发布时间:2023-06-28
化妆品的内在产品质量、外观形态以及功效性能等与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纯净度息息相关。
纯净度包含三方面的概念,即杂质含量、有效物含量和单一组分纯度。
1、杂质含量
杂质含量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物料纯净度。化妆品是直接与人的皮肤接触的产品,对其品质的要求理所当然应该很高。当所用的原材料含有各种杂质的时候,会对化妆品的质量产生致命的影响。
使用卡波类表面活性剂做增稠剂配制而成的睹喱状膏霜,具有透明的外观,尤其在产品当中加入悬浮状的彩色小珠、晶体或鼓入气泡后,产品显得更加美观,有很好的卖相,目前很多品牌的膏霜产品都采用这种形态。可是,如果在所使用的原材料中混有少量的无机盐杂质时,原来富有弹性的膏体会在短时间内化为一滩清水!配制膏霜乳液类产品所使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大多数是由脂肪酸或磺酸、磷脂酸等经中和反应而制成的。如果在制造过程中反应不彻底,残留有少量的游离酸时,它们将慢慢地扮演潜在杀手的角色。随着时间的延长,化妆品中残留的酸轻者会使膏霜变色、乳化体遭到破坏,发生酸败,导致产品变质,严重者可能对人体的皮肤造成损害,带来安全性问题。
重金属含量是十分敏感的问题,因为微量重金属会在人体内沉积下来并且有累积作用,逐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按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质量标准,化妆品产品中的重金属总含量一般不能大于0.0002%。要达到这个要求,所使用的原材料中重金属的含量必须,严格控制。人们往往把精力放在提高单一种原料的质量上,注意控制重金属含量不超出0.0002%。但是这其实远远不够,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是重金属的叠加。化妆品产品通常都是由七八种到十多种原材料配制而成的,就算每一种原材料都达到重金属含量的质量要求,把它们加到一起就有可能超出标准。所以严格控制每一种原材料的重金属含量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之下是非常重要的。
2、有效物含量
生产厂家在选择和使用表面活性剂的过程中很重视它的含量问题,但是有可能忽略了固含量与有效物质含量的区别。固含量高不等于有效物含量就高。对于液体或浆状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市面上普遍使用的AES、CAB一35、6502等,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水分。固含量指的是这类物质中除了水分和其他溶剂、挥发性成分以外的剩余物的数量,它反映的是各种固体成分(其实应该还包括在常温下呈液态的化学物质)的总和。问题在于这些固体成分并不都是有用的表面活性剂,不排除其中会有一部分不是表面活性剂的固体物质存在。这些无效成分可能是在制造表面活性剂过程中产生的、很难分离的副产物,也可能是为了使产品保持稳定而有意加进去的物质,又或者是其他增溶剂之类物质。它们的存在一般不会影响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性能,但是它们占据了一定的质量分数,会造成表面活性剂实际投料量的不足,使配方比例失调。
可以用十二烷基甜菜碱(商品BS-12)来做说明。十二烷基甜菜碱通常是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为原料,与氯乙酸进行烷基化反应生产出来的。
得到的产物是十二烷基二甲胺基乙酸盐和氯化钠的混合物。虽然在反应后期会采取措施将氯化钠从溶液中沉淀下来,但受溶解度的限制,单靠简单的操作是很难将氯化钠去除干净,所以作为洗涤剂原料的烷基甜菜碱(商品BS-12)通常都含有几个百分点的氯化钠。商品BS-12的标称固含量是35%,而实际含十二烷基二甲胺基乙酸盐有效物约30%。使用时要考虑实际含量,在配方中做适当调整。
烷基醇酰胺(商品6502)也有类似的情况。商品6502其中一种生产工艺是油脂直接胺化法。使用椰子油、棕榈油等植物油脂为原料,直接加入过量二乙醇胺,在氢氧化钾等强碱催化下加热反应,一步生成烷基醇酰胺。
采用该工艺生产的烷基醇酰胺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副产物甘油、过量的二乙醇胺和残余的氢氧化钾,产品的固含量至少包含这四种化学物质,而其中真正有表面活性的物质只有烷基醇酰胺。在这类产品中固含量与有效物质含量之间存在很明显的差别。
3、单一组分纯度
单一组分纯度是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问题。我们平常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产品其实往往都含有多种结构相同但分子量存在差异的化学成分,虽然它们都是表面活性剂,都是有效物质,但从化学品的角度来说仍然是一种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表现在理化性能上与单一组分的纯净物质还是存在一定差异。
脂肪醇硫酸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其分子通式是:
ROS03NaR—Cl2H25~Cl8H37
一般脂肪醇硫酸钠中的烷基R是C12~C18碳链的混合物。这些结构类似的物质都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都具有发泡、乳化、润湿、渗透、吸附、分散等作用,用于配制洗涤剂都具有比较好的功效。不过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结构类似物的性能的确存在差别。其中碳链长度为C12~C14的饱和烷基产物具有特别良好的发泡性能,而且耐硬水性能显著,通常作为发泡剂使用更加合适;而碳链长度为C16~C18的不饱和烷基产物性质却相差较大,其去污作用突出但发泡性较差,甚至被有意添加到低泡洗衣粉里作为消泡剂使用。研究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在配方设计过程和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得不考虑这些细微的性能区别,在成本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选择使用成分单一的原材料,保证产品具有配方设计的功能。
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也有类似情况。
还有另一种情况,某些表面活性剂本身性能非常突出,但与其类似物混合在一起时性能会被明显削弱。如单硬脂酸甘油酯,它是一类很不错的乳化剂,在食品工业和化妆品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化学合成的单硬脂酸甘油酯由硬脂酸与甘油直接通过酯化反应来制备:
C17H35COOH+HOCH2CHOHCH2OH→Cl7H35COOCH2CHOHCH2OH
+C17H35COOCH2CHOHCH200C17H35
由于甘油分子带有3个羟基,不管如何控制硬脂酸与甘油投料的摩尔比,除了目标产物单硬脂酸甘油酯以外,不可避免会生成一部分双硬脂酸甘油酯和三硬脂酸甘油酯。产品中如果混有后两种副产物,单硬脂酸甘油酯的乳化能力将大打折扣。所以现代工业生产中已经逐步使用分子蒸馏先进工艺来提纯反应混合物,使产品中单硬脂酸甘油酯的含量达到98%以上。相对单一的成分保证了其具有卓越的乳化性能。